6月 10, 2005

腦記跟財記的藕斷絲連


The Money Masters

別笑我,曾幾何時,我是有想過當一個財經記者的。

正確一點來說,我是想當個經濟分析員。大概是中六的時候,突然發現自己對經濟學有濃厚興趣,不過理科班不能修讀經濟科,我亦無可奈何。選U時,頭三個choice都是跟經濟有關,不過全都落空,而我被派到「自己都唔記得有揀」的科目,anyway,有書唔讀是一件傻事,加上性格使然,入到U的我對此並無太大的不滿。不過讀U三年中,得A的科目只有一科,而且是跟本科毫無關係的經濟科,令我覺得自己大概對經濟學有一點天份。

畢業了,我的確有想過做銀行工,學投資,入投資公司等等。記得我看到人言報請財經記者,有想過去一試,不過她的要求我全都不乎,放棄了。搌轉下,入行當電腦記者,當時其實仍心存一念:先當腦記,再當財記,然後也許有機會當個分析員吧。

當腦記這大半年,我幾乎完全忘記了這個想法,但看到前行家轉型為地產記者,日夜癲倒之餘仍要向我大呻特呻時,當財記這個念頭再被自己的惰性進一步壓下去,直到我看到這本書--蔡東豪的The Money Master。

蔡東豪,前商台營運總監(死,有無記錯呢=P),在風波中離去。不過之前最為人熟悉的,應該是在人言報上,星期一至五跟曹仁超為鄰的「源氏物語」專欄。我看人言報是由當時開始,可以的話,每天都會在大學圖書館細閱。隨後推出的結集,小弟亦有捧場。

今日在PCC嘆啡時,翻閲茶杯雜誌而得知蔡先生的新書已推出,內容更是甚難寫得好的人訪,筆者急不及待走到隔鄰的商務印書館一看究竟,而是晚,此書已成為我家書櫃的新成員。

執筆時看了大半本書,讀到有關林少陽的訪問,得知它曾是壹周刊的記者,曾執筆「一盤生意」專欄。看罷,令我突然浮起大半年前的殘念。不敢妄自菲薄,要當財記,自信能力上也能做到,但在無風無浪的腦記打滾過後,心理質素似乎難以適應「幾百萬上落」的財金生涯吧。

餘下的,只有感觸。

6月 05, 2005

在港龍遇上Hi-TECH


Hi-TECH Weekly @ Dragonair

大家大慨都知道Hi-TECH Weekly是國泰和港龍機上唯一的電腦雜誌,但詳細清況係點,就讓筆者敘述一下。

跟平時一上機派發的報紙不同,機上的雜誌是安放在機上接近洗手間的雜誌架上,筆者估計全機不會多於三本Hi-TECH Weekly。今次搭的是港龍,上次在國泰機上完全沒有發現Hi-TECH Weekly的蹤影。

值得一提的,是我只發現大書,反而估計更合機上商務客戶的@WORK和@HOME是找不到的。@WORK、@HOME同事是留意了。

出Trip背後

身邊不少朋友都視出差工幹係一件過癮事。

「唔駛錢去玩wor,正喇!」如是說。

如果出trip可以做到朝九晚五,然後用夜晚的時間去玩,大慨是一件樂事。然而在我這個「有番工時間、無放工時間」的行頭裡,出trip玩樂,除了看能力也要看運數。運數好的話,有慨可以:

1. 只做一兩版
一兩版稿,無論是在旅途中、飛機中、甚至是回歸之後再去解決都問題不大,最少心理壓力不大。

2. 唔駛自己行
如果是廠房參觀的話,多數都會有代理商的導遊隨團出發,記者只需要跟住指定路線觀察、影相,工作大慨不會出甚麼亂子。

3. 多人同行
正所謂人多好辦事,兩個人、三個人,凡事可以有商有量,而人手調度方面也能有較大的彈性。

4. 交通方便
出外工幹,舟車勞頓總令人不快。為一個一小時的seminar,坐4小時車,似乎不太化算。如果演講內容「流攤」就更令人沮喪。

5. 設備完善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有好的設備對提高工作效率有正面的作用。以腦記這行業來講,最重要應該是上網通訊。

筆者無幸,以上5點,我全都遇不到。每日獨個兒到35分鐘車程的Computex會場中,尋尋覓覓住20版稿的材料。而回到酒店,又要為上網服務而呆在網吧四五個鐘。突然想起酒店中有有用的press release?無能為力吧!整個做稿過程在沒有消化、思考下完成,是自己覺得最失敗的地方。

我怕自己因此患上出Trip恐懼症。

P.S. 在此鳴謝愛德華·張和本杰明·曾,如非你們鼎力相助,得記大慨已化為一灘血水了。